ChuannBlog

1.2 操作系统

用来操作硬件,了解每一个硬件的作用并熟知其物理特性及使用方法(这是一个极其繁琐、庞大的工作)。

桌面很占用系统资源

为什么要有操作系统

什么是操作系统

操作系统的位置

操作系统的功能:

一、隐藏了丑陋的硬件调用接口
二、将应用程序对硬件资源的竞争请求变得有序化

操作系统与普通软件的区别

用户无法修改
大型、复杂、长寿

操作系统发展史

第一代计算机(1940~1955):真空管和穿孔卡片

第一代计算机的产生背景:
第一代之前人类是想用机械取代人力,第一代计算机的产生是计算机由机械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的标志,从Babbage失败之后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,数字计算机的建造几乎没有什么进展,第二次世界大战刺激了有关计算机研究的爆炸性进展。
lowa州立大学的john Atanasoff教授和他的学生Clifford Berry建造了据认为是第一台可工作的数字计算机。该机器使用300个真空管。大约在同时,Konrad Zuse在柏林用继电器构建了Z3计算机,英格兰布莱切利园的一个小组在1944年构建了Colossus,Howard Aiken在哈佛大学建造了Mark 1,宾夕法尼亚大学的William Mauchley和他的学生J.Presper Eckert建造了ENIAC。这些机器有的是二进制的,有的使用真空管,有的是可编程的,但都非常原始,设置需要花费数秒钟时间才能完成最简单的运算。

特点:
工作过程:
优点:
缺点:
注意:
第二代计算机(1955~1965):晶体管和批处理系统

第二代计算机的产生背景:
由于当时的计算机非常昂贵,便会想办法减少机时的浪费。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批处理系统。

特点:
第三代计算机(1965~1980):集成电路芯片和多道程序设计

第三代计算机的产生背景:
20世纪60年代初期,大多数计算机厂商都有两条完全不兼容的生产线。一条是面向字的:大型的科学计算机,如IBM 7094,见上图,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工程计算。另外一条是面向字符的:商用计算机,如IBM 1401,见上图,主要用于银行和保险公司从事磁带归档和打印服务。开发和维护完全不同的产品是昂贵的,不同的用户对计算机的用途也不相同。

多道技术

多道技术产生的技术背景:cpu在执行一个任务的过程中,若需要操作硬盘,则发送操作硬盘的指令,指令一旦发出,硬盘上的机械手臂滑动读取数据到内存中,这一段时间,cpu需要等待,时间可能很短,但对于cpu来说已经很长很长,长到可以让cpu做很多其他的任务,如果我们让cpu在这段时间内切换到去做其他的任务,这样cpu不就充分利用了吗。

内存支持多个程序
CPU在多个程序之间来回切换
切换条件:单个程序运行时间过长 遇到程序需求I/O操作(I/O阻塞)

首先丧失的是安全性,比如你的qq程序可以访问操作系统的内存,这意味着你的qq可以拿到操作系统的所有权限。
其次丧失的是稳定性,某个程序崩溃时有可能把别的程序的内存也给回收了,比方说把操作系统的内存给回收了,则操作系统崩溃。

20个客户端同时加载到内存,有17在思考,3个在运行,cpu就采用多道的方式处理内存中的这3个程序,由于客户提交的一般都是简短的指令而且很少有耗时长的,索引计算机能够为许多用户提供快速的交互式服务,所有的用户都以为自己独享了计算机资源

CTTS:麻省理工(MIT)在一台改装过的7094机上开发成功的,CTSS兼容分时系统,第三代计算机广泛采用了必须的保护硬件(程序之间的内存彼此隔离)之后,分时系统才开始流行

MIT,贝尔实验室和通用电气在CTTS成功研制后决定开发能够同时支持上百终端的MULTICS(其设计者着眼于建造满足波士顿地区所有用户计算需求的一台机器),很明显真是要上天啊,最后摔死了。

后来一位参加过MULTICS研制的贝尔实验室计算机科学家Ken Thompson开发了一个简易的,单用户版本的MULTICS,这就是后来的UNIX系统。基于它衍生了很多其他的Unix版本,为了使程序能在任何版本的unix上运行,IEEE提出了一个unix标准,即posix(可移植的操作系统接口Portable Operating System Interface)

后来,在1987年,出现了一个UNIX的小型克隆,即minix,用于教学使用。芬兰学生Linus Torvalds基于它编写了Linux

第四代计算机(1980~至今):个人计算机

总结:

操作系统的两大作用:
多道技术